2021-3-4
吳熙載原名廷飏,字熙載,后以字行,改字讓之,亦作攘之,號讓翁、晚學居士、方竹丈人等。江蘇儀征(今江蘇揚州)人。清代篆刻家、書法家。包世臣的入室弟子。善書畫,尤精篆刻。少時即追摹秦漢印作,后直接取法鄧石如,得其神髓,又綜合自己的學識,發(fā)展完善了 “鄧派”篆刻藝術(shù),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吳昌碩評曰:“讓翁平生固服膺完白,而于秦漢印璽探討極深,故刀法圓轉(zhuǎn),無纖曼之氣,氣象駿邁,質(zhì)而不滯。余嘗語人:學完白不若取徑于讓翁?!眳亲屩∽黝H能領(lǐng)悟鄧石如的“印從書出”的道理,運刀如筆,迅疾圓轉(zhuǎn),痛快淋漓,率直瀟灑,方中寓圓,剛?cè)嵯酀?。其體勢勁健,舒展飄逸,婀娜多姿,盡展自家篆書委婉流暢的風采,無論朱文白文均功夫精熟,得心應(yīng)手,技術(shù)上已如庖丁解牛。讓翁在繼承鄧完白的基礎(chǔ)上有所創(chuàng)建,特別是那種輕松淡蕩的韻味,直達書印合一的神境。吳缶老贊曰:“ 風韻之古雋者不可度,蓋有守而不泥其跡,能自放而不逾其矩。 ”
吳熙載一生清貧,著有《通鑒地理今釋稿》。吳熙載工四體書。篆書和隸書學鄧石如,行書和楷書取法包世臣。書法功力雖深,但受鄧石如和包世臣的束縛太深,未能創(chuàng)造自己的風格。亦善畫。一生成就最大的是篆刻,篆刻得鄧石如精髓,而又能上追漢印。晚年運刀更臻化境,在浙派末流習氣充滿印壇的當時,將皖派中的鄧派推向新的境界,對清末印壇的影響很大。吳熙載一生刻印數(shù)以萬計,但多不刻邊款,以致流傳甚少。
下圖是吳熙載《贈仲陶四兄隸書六言聯(lián)》尺寸: 115.3×28cm×2 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,釋文為:“恐修名之不立,欲寡過而未能”。此聯(lián)筆法豐茂,厚壯古拙,風格近鄧石如。用墨淡而潤,結(jié)體嚴整,筆畫舒展,字形外露,頗顯生動活潑,又具健壯寬博之勢。
編輯:幀雨
授權(quán)專線0571-28800232(售前熱線) |
在線授權(quán)在線授權(quán)法律聲明 服務(wù)與支持 |
字體安裝字體格式字體安裝 常見問題 |
關(guān)于我們關(guān)于我們聯(lián)系我們 商務(wù)合作 |
關(guān)注我們新浪微博官方微信 ![]() |
TEL: 400-803-0018 0571-28800235 28800232 侵權(quán)舉報/合作E-mail : yegy1977(at)qq.com
Copyright ? 2007-2025 杭州賢書閣文化創(chuàng)意有限公司,All Rights Reserved.
備案號:浙ICP備14029513號-4 / 公安備案:33010502001632 Process: 0.00218